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外资企业在中国遭遇“临界点”

49


获得免费更新信息

驻华欧盟商会表示,由于市场准入壁垒、低增长和激烈竞争给前景蒙上阴影,外国公司在华投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达到“临界点”。

欧洲公司抱怨称,由于数据、网络安全和反间谍法越来越不明确,在中国开展业务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国内经济疲软意味着利润下降。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延斯·艾斯克伦德 (Jens Eskelund) 表示:“对一些企业来说,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该商会于周三发布了年度立场文件。

埃斯克伦德称:“考虑到供应链风险、考虑到中国市场预期利润下降、考虑到持续存在的壁垒……企业开始得出结论,也许其他市场正变得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

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努力应对双速经济,房地产市场放缓削弱了国内需求,产生了通货紧缩压力,而出口则在制造商之间激烈竞争的推动下实现增长。

外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抱怨中国市场准入壁垒,特别是政府采购程序方面的壁垒,但过去快速的经济增长鼓励他们继续投资。

北京设定了今年实际GDP增长5%的目标,对于一个大型经济体来说,这个目标仍然很高,而且国有银行支持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但许多外国投资者担心,他们看不到这种增长带来的好处,商会调查显示,7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约 44% 的受访者对未来两年的盈利能力持悲观态度,创历史新高。

周三的立场文件称,商会会员企业正变得“防御性”。文件指出,2024年上半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9%。

立场文件指出,尽管欧洲企业并未“逃离”,但它们已开始“孤立”其在华业务,以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并使其更能抵御监管条件的变化和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影响。

其中包括投资单独的 IT 和数据存储以满足中国的国家安全要求,以及本地化工作,而不是加强研究或试图抢占市场份额。

报告称:“在供应链多样化方面可以看到类似的防御趋势”,并补充称,欧洲公司正在寻找海外新的生产基地。

该商会表示,中国去年发布的关于优化外商投资的文件,包括简化采购程序等措施,但未能带来太大改善。

报告称:“随着国家安全考虑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增长相平衡,有时甚至优先于经济增长,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中国官员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推出务实的亲商政策。”

《印度时报》称,仍然存在的市场准入壁垒包括强制向外国铁路行业公司转让技术,以及在铁路项目采购招标中据称偏袒中国国有企业。

埃斯克伦德表示:“中国依然具有吸引力,但中国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在商业信心调查中发现,52% 的会员计划在中国削减成本,26% 的会员计划裁员。因此,如果你想改变这些发展趋势,现在正是时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