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多兰
东京(路透社) – 本田(HMC)和日产(NSANY)预计将从合并中获得巨大收益,以创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但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引发了人们对他们能否及时实现合并的疑问。
日本汽车制造商周一表示,他们已同意开始就合并事宜进行正式谈判。虽然结果尚不确定,并且部分取决于陷入困境的日产在扭亏为盈方面取得进展,但他们的目标是在 2026 年 8 月之前完成交易。
日产的初级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将在下个月决定是否计划参加。
两家汽车制造商的目标是通过利用通用平台、共享研发 (R&D) 和联合采购,实现超过 1 万亿日元(64 亿美元)的协同效应。
他们的营业利润目标超过 3 万亿日元,比去年的综合业绩增长了 54%。
但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博 (Toshihiro Mibe) 在周一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协同效应的全面影响要到 2030 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他表示,到那时,这些公司需要增强与中国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否则将面临“失败”。
分析师质疑他们是否有那么多时间。
两者面临的最大直接障碍可能是他们的车型阵容。两者在电动汽车领域都不是特别强。日产虽然是 Leaf 的早期先驱,但后来却陷入了困境。一款名为 Ariya 的新型电动汽车本应挑战特斯拉的 Model Y,但因生产问题而受阻。
本田更专注于混合动力车,与日产在美国提供的车型不同,美国对汽车的需求激增。
晨星公司高级分析师 Vincent Sun 表示:“两家公司都缺乏引人注目的电动汽车产品,合并后的实体仍将面临新电动汽车车型管道和技术研发的挑战。”
标准化的车辆平台将产生成本协同效应,但这也需要时间来开发。
孙说,修复业务“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在中国,向电动汽车的转变使消费者的兴趣集中在软件驱动的功能和车内的数字体验上,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商擅长的领域。
比亚迪和其他国内品牌已经超越了传统汽车制造商,推出了装载创新软件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本田和日产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都失去了市场份额。
本田上个月公布的季度利润下降了 15%,并一直在缩减其在中国的劳动力规模。由于中国和美国销量下滑,日产汽车已宣布计划在全球裁员 9,000 人,并将产能削减 20%。
关键词:日产,本田,三菱汽车,联合新闻发布会,中国,大卫·多兰(David D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