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对网络诈骗行业的看法:当局绝不能忘记,肇事者往往也是受害者 |社论


一个 上个月,中国法院判处 11 名人员死刑,罪名是他们在与缅甸边境的非法诈骗帝国中所扮演的角色。但这不会结束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有毒产业,该产业摧毁了两组受害者的生活。第一种是被骗钱的人,通常是那些冒充潜在恋人或商业伙伴的人,实施所谓的“杀猪”计划。第二种是那些被迫欺骗他们的人,他们在相当于现代奴隶制的条件下工作。

Ivan Franceschini、Ling Li 和 Mark Bo 最近的研究《诈骗:东南亚网络犯罪复合体内部》描绘了该行业的可怕景象。工人被贩运到戒备森严、类似监狱的大院里,在那里,他们经常因为未能达到目标而受到虐待和酷刑,或者被勒索赎金。其他人自愿接受这份工作,但发现他们无法偿还巨额的食宿费用。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全天候与外界保持联系,但由于遭受监视和暴力,他们太害怕而不敢寻求帮助。

关于东南亚网络诈骗中心的人们被迫犯罪的报道首次出现于 2018 年。五年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报告称,仅在缅甸就有 12 万人被迫进行网络诈骗,另有 10 万人在柬埔寨。柬埔寨警方夸口说,今年夏天他们从 19 个国家抓捕了 3000 名嫌疑人,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镇压行动。

但现已在塞尔维亚、秘鲁、巴基斯坦、中非和最近的东帝汶发现了诈骗中心。一名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告诉 Scam 的作者,一种常见的情况可能是“居住在柬埔寨的中国犯罪者(利用)被贩运的菲律宾人欺骗美国公民,使用迪拜的信用卡进行洗钱”。

一月份将中国演员王兴拐卖到缅甸的事件凸显了这些犯罪分子的肆无忌惮。但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升温,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警告称,犯罪集团正在针对来自外交或领事资源有限国家的个人,并援引今年在缅甸获救的 700 多名埃塞俄比亚国民为例。卫星互联网服务和太阳能使运营商能够转移到更偏远的地区。 Deepfake 技术正在开辟新的诈骗途径。

从地方警察到高级政客的腐败官员让这些企业蓬勃发展。当受害者获救后,当局经常以诈骗者的罪名起诉他们,或因违反移民法而对其处以罚款。援助可能来自白帽黑客、当地非政府组织或受害者祖国的商人。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诈骗目标在了解整个故事后也放下了愤怒,并帮助那些负责利用他们的人。

犯罪集团通过提取和利用数据以及跨国界逃避控制而蓬勃发展。为了对抗它们,各国政府必须共享情报和目标网络,而不是孤立的化合物。合作需要民间社会——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信任它。科技公司必须阻止其平台被用于有组织犯罪; WhatsApp 最近删除了 680 万个与在线诈骗中心相关的帐户。然而,最重要的是,当局必须确保遭受创伤的受害者不会像肇事者一样受到惩罚。

  • 您对本文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吗?如果您想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最多 300 字的回复,以便考虑在我们的信件部分发布,请单击此处。



关键词:

卫报对网络诈骗行业的看法当局绝不能忘记肇事者往往也是受害者社论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