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全球金融管道一直依赖于协议、专有格式和手动对账的拼凑。每笔支付,无论看起来多么数字化,实际上都是跨越时区和中介机构缝合在一起的一条消息链。
今天,这个世界正处于一个门槛。新的数据标准 ISO 20022 正在成为金融信息传递的通用语言。与此同时,分布式账本、代币化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正在重新定义价值本身的流动方式。 在结构化信息和可编程货币这两条弧线之间,存在着这一代人最深刻的支付变革。
两个世界,一个转变
当今的全球支付生态系统存在两个重叠的现实。这
遗产世界 基于 SWIFT 的 MT 报文和数据容量有限的批量实时全额结算 (RTGS) 系统运行。信息很薄弱;和解厚。错误和异常通常是由人而不是机器来纠正的。
这 新兴世界相比之下,它是由 ISO 20022 塑造的——一种可扩展的 XML/JSON 模式,可以编码更丰富、更上下文的信息。它允许每笔支付都有自己的叙述:目的、交易对手、合规追踪。自动化和分析取代了传统格式的不透明性。然而这种转变还远未完成。许多机构现在处于一种混合状态——向外发送 ISO 20022 消息,而其内部核心仍然运行在过去。共存,而非统一,是 2025 年的决定性特征。
一场悄然的革命已经开始
各个地区的进展虽然参差不齐,但毫无疑问。
SWIFT 已进入共存阶段,到 2025 年底,ISO 20022 将成为跨境支付的强制标准。欧洲的 TARGET2 和 SEPA Instant 完全合规,而英国已迁移 CHAPS 并正在准备 Faster Payments。在美国,Fedwire 和 CHIPS 都将在一年内完成过渡。印度的 RTGS 和 NEFT 系统部分一致,UPI(尽管没有正式隶属 ISO)反映了其数据结构。在海湾地区,GCC-RTGS 网络和国家即时支付系统正在设计用于 ISO 本地互操作性。
就连中央银行也采用与数字货币实验的消息传递骨干网相同的标准——从欧洲央行的试验到 BIS mBridge、MAS Ubin+ 和印度储备银行的数字卢比。世界并不统一,但轨迹很明确:围绕通用语法的趋同。
消息传递的局限性
ISO 20022 标准化了沟通,而不是流动性。
它定义了什么是交易 方法,不是当它 解决。在这些丰富的数据流之下,价值仍然通过代理账户和央行分类账进行流动,并受到截止时间、流动性缓冲和地区日历的约束。
换句话说,消息已经变得即时,但金钱却没有。信息速度和财务最终性之间的这种脱节现在成为现代支付的断层线。
缺失的一层:代币化货币
弥合这一差距需要重新想象结算资产本身的构成。稳定币、代币化存款和批发 CBDC 代表了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价值如何以与信息相同的可编程性移动?
-
稳定币 提供全球流动性,但依赖于可靠的支持和监管。
-
代币化存款 将资金保留在银行范围内,同时允许 24×7 转账。
-
CBDC 将主权信任与数字架构相结合。
每一种都提供了原子、有条件和全天候结算的潜力——支付不仅清算更快,而且
更聪明。
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而不是意识形态
关于区块链的大部分公开辩论要么是福音派的,要么是轻视的。两者都没有抓住要点。在实践中,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成为一个补充性的基础设施层——一种用于记录符合 ISO 标准的交易的透明、可审计的介质。
支持 ISO 20022 元数据的区块链可以将监管信息直接嵌入交易记录中,从而无需额外的文书工作即可进行审计。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已经将 ISO 消息转换为智能合约指令,允许传统金融机构与分布式账本进行交互,而无需更换其核心系统。
实际上,区块链正在学习 说同一种语言 作为银行。随着 SWIFT 将其网络过渡到 ISO 20022,这些系统可以充当可互操作的结算结构,而不是外部干扰者。
为什么稳定币仍然很重要
即使在 ISO 一致的世界中,人们也需要一种价值工具来完成电路。标准化消息告诉我们
什么 转移和 给谁;他们没有定义 资产 正在转移。代币化的法定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就发挥了这一作用。
将生态系统视为四个协调层:
-
ISO 20022 提供语法。
-
SWIFT、RTP 或国内 RTGS 网络 提供交通。
-
稳定币或代币化存款 供应结算资产。
-
区块链或 DLT 系统 记录交易并执行条件。
它们共同实现了可编程结算,而不牺牲监管完整性。
共存架构
近期的未来不是更换而是调整。新兴架构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
ISO 20022 作为通用数据语言;
-
传统网络和下一代网络共享路由职责;
-
代币化货币充当银行业和区块链之间的桥梁;和
-
分布式账本确保透明度和不变性。
这种共存模式将创新与连续性结合起来——这是一条务实的道路,而不是革命性的飞跃。
从 2025 年到 2030 年:融合时间表
到 2026 年,SWIFT 迁移的共存阶段将结束,使 ISO 20022 成为跨境通信的默认标准。两年内,多家央行将把国内 RTGS 系统连接到 CBDC 试点网络,实现直接数字结算。 2027 年至 2030 年间,受监管的稳定币和代币化存款预计将在欧洲 MiCA、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代币化指导方针以及不断发展的美联储政策等框架下成熟。
到本世纪末,支付不仅速度更快,而且上下文丰富——指令、验证和价值转移将作为跨可互操作网络的连续交易进行。
我们正在经历的融合
正在展开的转型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三层的结合:
-
消息标准化,实现透明度和自动化;
-
网络互操作性,允许无摩擦路由;和
-
价值代币化,它提供即时、可编程的最终结果。
当这三者同步时,金钱就会以信息的速度流动。流动性管理、资金操作、跨境汇款将成为数据问题而不是时间问题。
个人反思
见证了支付系统在各大洲的发展——从早期的 RTGS 框架现代化到数字钱包和代币化协议的集成——我了解到,金融创新只有与信任和政策相一致才能持久。
ISO 20022 对齐数据。
区块链协调信任。
代币化的货币调整了价值。
当这些在监管机构、技术专家和金融机构的共同管理下协调一致时,我们实现的不是颠覆,而是负责任的发展。
支付的未来将不会由那些行动最快的人来定义,而是由那些行动最连贯的人来定义——那些将技术视为创新与稳定之间契约的人,而不是一场竞赛。
里泰什·贾恩博士
付款顾问|技术专家 |全球开放银行专家
关键词:Finextra,新闻,在线,银行,银行,技术,金融,金融,fin,科技,金融科技,IT,突破,最新,零售,t交易,贸易,执行,头条新闻,区块链,数字,投资,移动,业务,挑战者,支付,监管科技,保险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