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早盘小幅走低,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后暂停。此举反映出技术调整与情绪更深层次转变之间的脆弱平衡,因为交易员正在权衡供应过剩的风险与中国新的战略需求。油价徘徊在每桶 82 美元附近,而 WTI 则维持在每桶 78 美元附近,在本周早些时候小幅上涨后,当天两者均略有下跌。
根本原因仍然是基本面和定位之间存在分歧。一方面,随着美国产量保持在每天 1300 万桶以上的创纪录水平附近,且非欧佩克供应继续扩大,供应前景正在放松。国际能源署预测,随着全球需求增长降温至每天 110 万桶左右,明年上半年将出现盈余。
另一方面,中国炼油厂悄然增加原油进口储备,在价格企稳之际填补战略储备。尽管大宗商品普遍存在避险情绪,但这种买盘缓解了下行压力,阻止了进一步的调整。
宏观环境强化了谨慎情绪。美元指数 (DXY) 仍坚守在 104 附近,限制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涨幅。由于市场等待可能指导利率走势的新数据,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稳定在 4.40%。强劲的经济加上具有弹性的收益率,历来通过收紧全球流动性和提高能源密集型经济体的进口成本来限制石油的上涨。
股票市场也反映了同样的矛盾心理。能源股在前一交易日上涨约 0.5%,追随石油期货走高,但随着原油走软,涨幅在盘后交易中消退。 BP(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和壳牌(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等欧洲巨头本周也出现横盘走势,表明投资者在供需信号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仍对投入资金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对投入成本敏感的运输和制造业则对近期燃料价格的稳定表示欢迎。
近期基本情况是整合。由于未来几周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在 80-85 美元区间内交易,市场将关注美国库存数据、OPEC+ 产量指引和中国工业活动数据等关键触发因素。如果库存继续增加,而炼油厂利润率依然疲软,WTI 价格的下行空间可能会扩大至 78 美元。
另一种情况取决于地缘政治或供应中断:中东新的冲突风险或意外停电可能会将布伦特原油价格推回到 88 美元上方,重新引发通胀担忧,并促使短期转向能源股。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的一点是油价仍处于区间波动,但方向脆弱。充足的供应和战略性补货之间的平衡是暂时的,随着宏观数据阐明全球需求趋势,波动可能会再次出现。投资组合经理应将任何向当前区间上限的反弹视为重新平衡的机会,而不是追逐势头。持续的突破要么需要明确的需求复苏证据,要么需要显着的供应冲击——目前这些条件仍然不存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