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底线:双重颠覆扰乱了经济前景


美国亮点

  • 由于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失业率下降以及年度工资涨幅小幅上升,美国劳动力市场在 9 月份出现活跃。
  • 然而,经济前景受到了飓风海伦和港口工人罢工等重大破坏的打击。
  • 经济的生产方面继续走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制造业承包,而服务业扩张。

加拿大亮点

  • 在平静的国内日历中,本周加拿大市场状况由美国和全球事态发展决定。
  • 市场对加拿大央行 10 月 23 日宣布的下一次利率下调幅度更大 50 个基点抱有一定的预期。我们预计他们将坚持削减四分之一个百分点。
  • 未来两周将发布重要数据,包括通胀、劳动力市场更新和加拿大央行调查,这些数据将对最终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双重颠覆扰乱了经济前景

受重大罢工和自然灾害影响,劳动力市场成为一周的亮点。十年期债券收益率相对昨天收盘价显着走高(0.11 个基点),标准普尔 500 指数也上涨约 0.4%,因强劲的就业报告缓和了对美联储降息周期的预期。

今天的就业报告显示,虽然劳动力市场可能正在降温,但其降温速度较为温和(见评论)。就业增长轻松超过预期,失业率小幅下降,工资涨幅小幅上升(图1)。总体而言,该报告好于许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并对之前发布的 8 月份 JOLTS 数据进行了补充。 JOLTS 报告显示,尽管企业放慢了招聘速度,但对工人的需求仍然稳定,职位空缺数量略有增加。劳动力市场经历了疫情后初期的过热,随后逐渐降温,目前供需趋于平稳,与劳动力市场趋于平衡的情况相符。

生产方面,9月份ISM制造业指数持平,连续第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然而,在服务业方面,情况看起来有所好转,ISM 服务业指数在 9 月份显着上升。总体而言,服务业继续坚守阵地,抵消了该国制造业的大部分明显疲软(图2)。

此外,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大规模码头工人罢工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码头工人工会和代表海运承运人的团体达成协议,将目前到期的合同延长至 1 月 15 日,周四晚间罢工暂停。这使得码头工人能够恢复工作,而陷入“僵局”数月的工资和港口自动化谈判现在将继续进行。虽然目前已经避免了罢工最严重的影响,但不确定性的阴云仍然笼罩着我们。如果双方无法在延期结束前达成协议,那么事情可能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且罢工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影响就越大。

就业市场仅显示出逐渐降温的迹象,这为鲍威尔本周早些时候表达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即官员们认为没有理由像最近一次会议上那样大幅降息。除非近期事件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仍然是美联储评估最适当政策行动的关键。

加拿大 – 盘点

本周为加拿大市场观察者提供了喘息的机会。没有顶级经济数据,没有加拿大央行(BoC)讲话,也没有国内头条新闻。然而,在我们的国界之外,美国强劲的就业报告推高了加拿大的收益率。美国港口罢工也结束了,缓解了人们对近期潜在通胀影响的担忧。在其他地方,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导致本周油价上涨近 10%,至每桶 74 美元。尽管油价上涨,但加元小幅走低。

加拿大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 75 个基点 (bps),在过去的三次会议中以 3 个 25 个基点的增量进行了降息。 Macklem & Co. 面临的紧迫问题是,他们是否认为有必要在 10 月 23 日的下一次会议上大幅降息 50 个基点。除了 2020 年大流行紧急降息、07-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和 2000 年初的互联网泡沫之外,人们必须回顾 1996 年 10 月才能找到加拿大央行上次降息超过宽松周期中间的标准 25 个基点(图 1)。

随着通胀现已回到百分之二的目标,英国央行正在对增长前景投入更多信心,以确保通胀不会下降太多。鉴于加拿大经济放缓,这是一个公平的优先事项转变。上周的 7 月份 GDP 数据以及 8 月份的提前展望证实,第三季度增长远低于加拿大央行当前的预期和潜在增长(图 2)。我们认为 GDP 数据不会或多或少地倾斜天平,以支持美联储最近采取行动后可能降息 50 个基点。加拿大央行还需要承认他们当前的预测面临下行风险。在下次会议上通过更新的货币政策报告(MPR)做出的一系列新预测将揭示他们如何看待近期增长。

现在,重点将放在即将发布的通胀数据和劳动力市场趋势上,央行将评估当前 2% 通胀的持久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是否继续降温。商业前景调查(BOS)和配套消费者调查也将于下周发布并受到密切关注。

据我们迄今为止所知,我们预计加拿大央行将继续走渐进路线,在下次会议上再降息 25 个基点,将政策利率降至 4.00%。就市场定价而言,大幅降价的可能性约为 30%。我们承认,如果传入数据显示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则可能存在更大幅度降息的风险。在此之后,我们预计利率将在明年继续逐渐下降,并在 2026 年初达到 2.25%。



关键词:BoC,加拿大,美国,周刊

BoC加拿大周刊每周底线双重颠覆扰乱了经济前景美国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