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I:中印外交关系的改善不太可能显着改变贸易关系



新德里:智库 GTRI 周三表示,印度和中国之间外交关系的改善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显着改变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报告称,印度出口低迷和对中国进口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在工业领域,是结构性问题造成的,需要长期的政策努力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印度和中国已就两国军队沿拉达克东部实际控制线(LAC)进行巡逻达成协议,这是结束四年多对峙的重大突破。

周三,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行了双边会谈,这是自 2020 年拉达克东部边界争端爆发以来两国首次有组织的会晤。

全球贸易研究计划(GTRI)表示:“莫迪和习近平最近的会面可能标志着外交突破,但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显着改变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动态。”

对于印度来说,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并鼓励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国内制造能力、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以及促进出口增长。


“在那之前,外交关系的解冻虽然是积极的,但不太可能给印中贸易和经济关系带来重大转变。两国之间的贸易动态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政治事态发展的影响,由私营企业而非政府推动-主导的举措,”GTRI 创始人 Ajay Srivastava 说道。他还表示,尽管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在 2020 年冲突后恶化,但两国之间的贸易仍然相对未受影响,因为这主要是因为贸易是由私人商业利益驱动的,政府直接参与极少。 2020财年,印度对华出口额为166.1亿美元。 2023-24 年为 166.5 亿美元。然而,印度在此期间的进口激增,从2020财年的652.6亿美元增加到上一财年惊人的1017.4亿美元。

该智库表示:“不断扩大的贸易失衡使印度在过去五年中累计贸易逆差超过3340亿美元,反映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日益增加。”

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仍然仅限于铁矿石、海产品、棉花和某些化学品等原材料,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主要包括工业制成品,从机械、电子产品到药品和化学品。

尽管印度努力促进本地制造业,但该国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工业进口,特别是在电子、电信和机械等行业。

报告还称,过去15年,中国占印度工业进口总额的份额大幅增长,从21%增至30%。

中国目前在印度进口的多个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包括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印度该领域全球进口的 38.7% 来自中国)。印度严重依赖进口的其他行业是机械;化学品和药品;铁、钢和贱金属;塑料;纺织品和服装;和汽车。

斯里瓦斯塔瓦表示:“以成本竞争力着称的中国商品涌入印度市场,加剧了当地制造商在价格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他补充说,随着中国企业继续在印度扩张,特别是在能源、电子和运输等领域,印度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他表示:“这引发了人们对印度经济弹性以及过度依赖单一贸易伙伴带来的风险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两国之间脆弱的政治关系。”

此外,尽管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蓬勃发展,但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却乏善可陈。即使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前,中国也不是印度的主要投资者。

2000年4月至2024年3月,中国对印累计投资仅为25亿美元。

2020年军事对峙后,印度实施了新规定,要求中国的任何投资都必须得到政府批准,从而有效减缓了资金流入。

鉴于最近的外交解冻,某些方面现在呼吁印度放松这些限制。

“然而,即使放宽限制,期望中国投资激增也是不现实的。中国历来对在印度进行大量投资的兴趣有限,特别是在需要技术转让或战略合作的领域,”他表示。

该智库表示,即使在冲突之前,中国也不愿分享对印度工业增长至关重要的行业的技术,例如电子和电动汽车。

报告称:“展望未来,中国投资可能会流入服装或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地制造业可能会受到进一步削弱。”

报告补充称,在电子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可能会专注于在印度组装产品,高达90%的零部件仍从中国进口。

7月份的预算前经济调查有力地证明了从北京寻求外国直接投资(FDI)以促进当地制造业和开拓出口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进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部分属于自动审批途径,但来自与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政府强制批准。



关键词:印中贸易,外交关系,GTRI,贸易逆差,中国进口,经济关系,制造能力,对中国出口,金砖国家峰会,习近平锦屏

GTRIGTRI中印外交关系的改善不太可能显着改变贸易关系中国进口习近平锦屏制造能力印中贸易外交关系对中国出口经济关系贸易逆差金砖国家峰会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