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起,发生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是,两国都非常担心如何重振放缓的经济增长。
中国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中复苏的势头并不像领导人所希望的那么强劲。 2021 年房地产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现已蔓延到整个经济。新建筑需求减少影响了从钢铁到家电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放缓加上房价的下跌(到 2024 年可能会下跌 8% 以上)意味着许多中国消费者感觉自己更穷了。
中国对其工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现在,消费者需求似乎无法吸收所有过剩产出。出口过剩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东南亚一些国家针对中国进口产品制定了反倾销条款。
另请阅读:中国生产率下降:经济放缓背后的因素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入主白宫,贸易战愈演愈烈,北京的经济规划者将把目光投向制造业的新目的地。印度试图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被视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印度已经进口大量中国商品;但2020年边境爆发后,摆脱依赖的尝试急剧加强。监管行动的重点是大陆进口,包括在东南亚重新包装的产品,印度与东南亚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对印度的投资也被禁止。中国公民前往印度的签证已经枯竭。
但这一策略似乎并没有按计划发挥作用。印度决策者注意到贸易逆差持续上升。奇怪的是,印度恰恰在电子产品等领域从中国进口了更多产品,而印度似乎也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向西方出口更多产品。
他们应该预料到会这样。这是成功的标志,而不是失败的标志。苹果公司现在在印度生产的iPhone自然会拥有一条延伸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中国的公司。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为数百万年轻人创造新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而经济增长处于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问题更加恶化。如果电子产品出口的这些新就业机会需要印度与中国共享供应链,那么这可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另请阅读:惊悚片还是悬疑片? 2025年印度经济将如何发展
印度政府中的一些人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除非我们进入我们北方邻国目前主导的供应链,否则通过提高国内竞争力和寻找自己的出口市场,摆脱中国的束缚是不可能实现的。
换句话说,印度要想与中国竞争,只有在中国的帮助下才能实现。如果中国企业想要有效替代印度的制造生态系统,那么中国企业可能必须投资印度的制造生态系统。中国商品需要成为这个新兴生态系统的投入。中国商人必须能够往返。
另请阅读:印度政府引用印度储备银行的经济放缓政策
当边境随时可能爆炸时,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因此,两国开始尝试修复严重受损的关系。比如说,我们距离新德里为中国国事访问铺上红地毯还有一段距离。但其增长放缓给了双方努力恢复某种正常状态的充分理由。
但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双方都希望从这次解冻中得到不同的东西。印度人希望中国的投资和投入,并希望他们停止侵犯边境。中国人想要另一个市场,并希望他们能够让印度人不再热衷于参与未来特朗普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的尝试。新德里知道这种不匹配,北京也知道。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困境,以至于他们愿意暂时忽视这一点。
(免责声明:本专栏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所表达的事实和观点不反映经济时报网的观点。)
关键词:印中关系,中国在印度的投资,习近平,中印边境冲突,中印经济关系,中印经济,中印贸易,中印边境,印度经济,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