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他们要增长,而且根据预测,有一天他们会的,他们可能会赶上中国人,甚至可能超过他们,因为他们的人口年轻得多,而中国人口已经在下降,”李说。
他是在回答有关尽管存在产能过剩担忧的情况下,各国应如何应对中国在区域间合作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问题。李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仍然是一个有用的组织,尽管在印度决定不加入后它变得不那么平衡。
另请阅读:印度创造了可以击败石油的新出口奇迹
他回顾说,RCEP最初被设想为东亚峰会伙伴关系,包括中国、东北亚、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印度。 “在这种配置下,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引入了主要经济体,并且实现了良好的平衡:中国和印度,尽管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李说。
他补充说,美国的条约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加入确保了“该组织不会那么反美”。
然而,印度在这一过程中较晚退出,RCEP 只剩下“东盟+东北亚+澳大拉西亚”。李表示希望“有一天印度人会准备好参与”。
他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进行了对比,指出虽然前者“内容较少”,但它仍然表明了经济合作和开放贸易的集体愿望。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希望相互进行贸易,而不是乞讨我们的邻居,”他说。
关于中国的全球角色,李说,北京仍然希望成为国际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破坏它。 “他们不想去破坏世贸组织体系。他们已经从中受益,”他说。他回顾说,中国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的领导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帮助迫使国内企业提高了全球竞争力。
“早年,向世贸组织提起的争议有时对中国人有利,有时对他们不利。而当他们反对时,中国人往往实际上会遵守,”李指出。尽管他表示今天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北京仍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并希望遵循基于规则的秩序”。
但李补充了一个警告:“基于规则的秩序,其中一个参与者比其他参与者大得多,需要克制、克制和一定程度的自我开明的宽容,而这对于任何大国来说都不是自然而然的。”
在谈到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时,李表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参与程度将取决于北京是否放松资本管制并建立对其金融体系的信任。 “要做到这一点,能走多远实际上取决于中国准备在多大程度上放松对人民币的资本管制,深化债券和金融市场,并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国际投资者放心地将其三分之一的资产置于北京银行或人民币债券的管理之下,”他表示。
他补充说,这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和金融政策,还需要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的信心。李说:“银行家可能不仅仅是银行家,他可能接受政府的指示,而政府可能有其他想法。”
他将此与美国对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如果你持有美元资产……你知道,如果我可以委婉地说,如果美国希望对你的投资的命运行使这种影响力,那么事实上,美国就拥有相当大的域外影响力。”
李指出,由于美元的全球替代品很少,尽管欧元和人民币具有潜力,但投资者仍然依赖美元,前提是中国能够证明其金融体系不受地缘政治压力的影响。 “如果中国人决定走这条路,他们就必须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准备将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与其他地缘战略考虑无关。我认为他们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一点,”他说。
关键词:印度经济,中国经济,李显龙,新加坡前总理,中印比较,印度经济增长,亚洲经济展望,印度与中国GDP,印度青年经济,全球贸易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