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和印度在欧盟气候政策上猛烈抨击


一名工人于2025年7月22日在中国东部江苏省的Huai'an的一家钢铁厂走过熔融钢。

– |法新社|盖蒂图像

欧盟距离发起碳税(这是世界上首次对碳密集型商品的大规模边界税)不到三个月。

即将到来的步骤有可能完全改变全球贸易,这是该集团努力削减重工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全球清洁生产过程的努力的一部分。

从明年1月1日开始,欧盟的碳边框调整机制(CBAM)将对从27-Nation Bloc以外进口的钢,肥料,水泥,铝和氢等商品施加成本。

根据该政策的条款,将需要将这些商品带入欧盟的进口商购买CBAM证书以支付其相关排放。这些证书的成本预计将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TS)市场价格相同。

声音反对

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欧盟即将持续的碳边境税感到兴奋。美国,中国,印度和巴西是引起关注的国家之一,有些人威胁要采取报复措施,而另一些国家警告该政策可能会阻碍而不是帮助全球气候努力。

欧盟的行政部门欧盟委员会在CNBC联系时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2025年8月22日,欧洲最大的燃煤电站Belchatow发电站是欧洲最大的燃煤电站。它是波兰最大的发电厂,安装容量为5,1兆瓦。发电厂是被重建为未来核电站的候选人之一。

养育|养育|盖蒂图像

CBAM软件解决方案公司Climeas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icolas Endress表示,欧盟的综合碳税和关税计划将以大多数企业尚未掌握的方式重塑全球贸易。钢,水泥,肥料和与铝有关的部门将在射击线中排名第一。

Endress说,美国,巴西和印度之类的人对这项政策提出了担忧,这并不奇怪,并指出没有排放交易系统(ETS)的国家将接触到边境税。

欧盟说,CBAM旨在在生产排放密集型商品期间发出的碳“合理价格”。

税收还旨在防止所谓的“碳泄漏”,这是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制定严格气候政策的国家时。

气候领导的考验

就美国而言,美国警告说,欧洲气候规则可能威胁到欧盟与白宫的贸易协定。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于7月下旬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厄休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达成了框架协议,从8月初开始,大多数欧盟商品的关税上限为15%。

该速度大大低于以前受到美国总统威胁的30%,但欧盟一直希望的基准超过10%。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在上个月在《金融时报》上发表讲话时说,在没有重大修改的情况下,欧盟的CBAM(除其他绿色监管政策)将对将化石燃料销售到欧洲的美国公司造成“巨大的法律风险”。

接触欧盟CBAM的其他国家也批评了这些计划。据报道,印度表示将对碳边界税进行报复,称对气候危机历史上负责的高收入国家应该对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做更多的作用。

同时,中国,巴西和俄罗斯都对联合国气候谈判和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欧盟边境税表示关注。

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和北约秘书长马克·鲁特(Mark Rutte)于2025年9月3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举行了一份联合新闻声明。

Anadolu | Anadolu |盖蒂图像

欧盟的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在2019年成为欧洲委员会主席的宣言中说,她打算提出碳边境税“以避免碳泄漏”,并帮助欧盟公司“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

该政策后来被引入,作为集团在本十年末将排放量减少至少55%的努力的一部分。

欧洲税收基金会的政策分析师亚历克斯·孟登(Alex Mengden)表示,欧盟官员通常试图淡化CBAM的最后阶段开始时,从主要经济体进行任何报复步骤的潜力。

孟登通过视频通话告诉CNBC:“这可能表明,我们只能占用这么多的气候领导,因为它对我们有实际成本,如果我们不在全球联盟中,这些成本却落在了自己而不是我们的贸易伙伴身上,这实际上是目标。”

孟登说:“现在,它可能仍然成功。”他补充说:“针对制定CBAM政策的决策者的成功案例是其他国家采用自己的ETS系统。”

不只是“欧洲实验”

对于某些人来说,欧盟的CBAM标志着预计将成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倡议的第一步。

Climease的Endress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碳定价不仅是欧洲实验,而且可能占全球贸易的80%。”

他补充说:“ CBAM是通过不坚固的制度对国家进行惩罚并奖励与欧盟一致的ETS框架那些奖励的国家,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 “随着变化和建立可靠的碳定价发展的国家将捍卫自己的行业,而那些撤离的国家将最终看着出口商面临后果。”

(Tagstotranslate)美国(T)俄罗斯(T)巴西(T)印度(T)中国(T)欧盟(T)政治(T)政治(T)气候变化(T)气候(T)能源(T)Energy(T)Ursula von der Leyen(T)



关键词:

美国中国和印度在欧盟气候政策上猛烈抨击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