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在伦敦西部的一家日本餐厅,这位中国女士感到宾至如归 |欣然

15


2006年,在上大学前的间隔年,我的儿子潘开始探索“书本之外的世界”。在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背包穿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他与我分享了他在旅行中最深刻的体会:家的意义。

他告诉我:“有些人住在豪华的豪宅里,但很少与家人共进晚餐或共度周末。另一些人则住在拥挤的小屋里,每天都被孩子们玩耍的声音和家常饭菜的香味所包围。有的深居大山,对一草一木、一鸟一兔都了如指掌,有的则穿梭在繁华的城区,对邻居来说却依然陌生。”他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些我称之为家的地方。

我的第一个“家”分布在祖父母的房子里,因为我的父母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员,没有时间陪伴我。我出生仅30天就被送走了。我不太记得祖父母家里的生活。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第二个家:一所政治孤儿院。我们中有十四个人被贴上“黑人孩子”的标签,因为我们来自文革期间被视为红卫兵敌人的家庭。六年半以来,我们被剥夺了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说话、甚至吃饭的权利。

我的第三个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旅程——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采访中国女性。我通过她们的眼睛探索了家的概念,架起了母亲和女儿们的经历。这次旅程是我在 1989 年至 1997 年间主持的广播节目《夜风上的话语》工作的一部分。

40岁时,我在英国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这最后的家是一个身体和情感的庇护所,在这里我能够反思我的人生旅程,并建立一种新的目标感和联系感。对我来说,我真正的家是我位于伦敦金钟道的公寓。

我于 2002 年夏天搬到这里,但三年后,我意识到我几乎不了解我的邻居,也不了解我所居住的这条充满活力的街道的历史。当儿子说起家的感觉时,我突然感到好奇。我深入研究了它的过去。

Queensway 是伦敦西部贝斯沃特的一条购物街。早期的地图描绘了一条从贝斯沃特路向北延伸穿过开阔田野的道路。金钟道原名黑狮巷。 1837 年,为了纪念出生在附近肯辛顿宫的维多利亚女王,它更名为皇后大道。然而,这个名字被认为太常见了,一个世纪后它变成了金钟道。

街道北端坐落着伦敦最早的百货商店之一 Whiteleys,由 William Whiteley 在 1860 年代创立。当我搬到那里时,商店已经变成了购物中心。

如今,金钟道拥有许多餐馆、咖啡馆和酒吧。而且,因为食物在中国文化中就像神一样, 我儿子结束间隔年回来后,我和他开始了“金钟道的味道”项目。每周,我们都会探索金钟道沿线的一家餐厅,并按国家/地区对它们进行分类。目标很简单: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我们的午餐找到不同的民族风味。

我们从皇后区溜冰场的墨西哥美食开始——美味。从那里,我们去了金钟道市场的摩洛哥和巴西餐厅,然后又去了阿拉伯烤肉串、波斯烧烤、印度咖喱、伊拉克炖菜和土耳其美食。我们品尝了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希腊、泰国和马来西亚菜肴、地中海开胃菜、韩国烧烤,当然还有中餐馆(我们把找到的六家算作一家)和一家英式酒吧。我们甚至还包括麦当劳和肯德基来品尝美式快餐。

我和潘的最后一站是怀特利的一家日本传送带寿司店。我们点了最便宜的选择:一碗炒饭和无限量的自来水。恰好是中国人的寿司师傅很客气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份蛋炒饭,并说道:“希望这个够你们俩吃了。”他慷慨地放了很多油和盐,我们不得不喝四杯水。这无疑是我们金钟道之旅中最丰盛(且经济)的一餐。

我们原以为为期两三个月的快速烹饪调查延长至 27 周。令我们惊讶的是,金钟道提供了代表至少 27 个国家/地区的美食。难怪我已故的丈夫托比·伊迪曾经开玩笑说,他很惊讶听到我们公寓外有人说英语。我笑着回答:“这是伦敦——当然人们会说英语!”然而在完成我们的项目后,我理解了他的惊讶。

金钟道不仅仅是伦敦的一条街道。这是一个全球十字路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家园。我们共同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家乡品味带到这座自由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中国女人,能够生活在伦敦西部如此丰富的风味世界——我真正的家。

  • 欣然是母亲爱桥创始人,着有《中国好女人》、《中国见证》、《中国人不吃的东西》、《承诺》、《秘密之书》等九本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