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随着美联储降息押注增加,美元/离岸人民币跌至 7.0800 下方 13 个月低点

9


美元/离岸人民币连续第四天扩大跌幅,周三亚洲时段触及 13 个月低点 7.0782。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疲软,提振了美联储 (Fed) 12 月降息的预期,美元 (USD) 承压,货币对贬值。

CME FedWatch 工具显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 12 月会议上将基准隔夜借款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 (bps) 的可能性超过 84%,而一周前市场定价的可能性为 50%。

美国人口普查局周二公布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显示,9 月份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增长 0.2%,增速较 8 月份的 0.6% 有所放缓,表明消费者支出更加谨慎。零售销售控制集团下降 0.1%,而预期为增长 0.3%,此前预期为增长 0.6%。另外,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报告家庭信心急剧恶化,消费者信心从 10 月的 95.5 下滑 6.8 点至 88.7。

9 月份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稳定在 2.7%,符合预期和 8 月份的数据,表明通胀压力已经稳定。核心 PPI 从 2.9% 降至 2.6%,低于 2.7% 的预测。

中国央行周三设定了小幅走强的人民币每日中间价,强化其在全球金融状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管理货币波动的稳健方针。每日中间价是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允许在岸市场双向波动 2%。

更强劲的中间价通常被视为政策意图的体现,要么是为了引导人民币走势,要么是为了遏制过度波动。由于北京对汇率制度保持着坚定的控制,最新的调整凸显了其对维护有序市场环境的重视。

据两名知情交易员称,自周二以来签署的交易中,中国已采购了至少 10 批美国大豆,价值约 3 亿美元。就在两国元首通话一天后,成交量异常之大,标志着中国近期在中美贸易关系解冻之际继续大幅增加大豆购买量。

中美贸易战常见问题解答

一般来说,贸易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因一方极端保护主义而发生的经济冲突。它意味着建立关税等贸易壁垒,从而导致反壁垒、进口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生活成本上升。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始于 2018 年初,当时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声称这个亚洲巨人的不公平商业行为和知识产权盗窃。中国采取了报复行动,对汽车和大豆等多种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直到 2020 年 1 月两国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对中国的经贸体制进行其他改革,并假装恢复两国之间的稳定和信任。然而,冠状病毒大流行使人们不再关注冲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之后上台的乔·拜登总统维持了关税不变,甚至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征税。

唐纳德·特朗普作为美国第 47 任总统重返白宫引发了两国之间新一波的紧张局势。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期间承诺,一旦重返白宫,将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他于2025年1月20日兑现了这一承诺。随着特朗普的回归,中美贸易战势必将重蹈覆辙,针锋相对的政策将在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导致支出尤其是投资的减少,并直接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