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中印竞争的秘密武器是教育

14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向世界开放。尽管两国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并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但根据其真实购买力对货币进行调整后,中国的人均收入目前是印度的两倍多。分歧的背后是什么?北京和新德里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全球化道路。其中一家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工厂,从玩具和电子产品开始,然后转向电动汽车和半导体。另一个则强调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他们的人口结构也不同。一孩政策导致了明显的年轻人膨胀,并在中国开始老龄化之前将其带到了富裕国家的边缘。印度的人口命运现在正在上演,尽管减少了吸收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治制度也存在差异。中国是一党制国家,而印度是一个混乱的多党选举民主国家。

这是传统的叙述方式。但是,如果有一种更根本的力量在表面之下运作,即两国接受现代教育的悠久历史中的巨大背离,该怎么办?这就是尼廷·库马尔·巴蒂(Nitin Kumar Bharti)和李阳的新论文《21世纪中国和印度的形成》的论文。巴黎经济学院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学者们仔细研究了自 1900 年以来的官方报告和年鉴,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记录谁在这两个国家研究了什么、研究了多长时间以及教授了什么内容。中国和印度在过去 100 年中制定的不同路线可能在人力资本和生产力方面带来了惊人的成果。

这是巴蒂和杨的发现。由于在西方学习方面领先了 50 年,印度在 20 世纪初的学生人数是中国的八倍。中国是在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告别儒家之后才开始迎头赶上的。到 1930 年代,它的总入学率已与印度持平。


20世纪50年代,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着稳定的扩张步伐,甚至不允许文化大革命(1966-1976)影响中学教育。混乱的十年让本科教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度的大学入学率是中国的五倍。然而到了 2020 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向高等教育机构输送的大学适龄学生比例远高于印度。不同的轨迹都有其历史根源。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清朝统治者需要具有职业技能的人力来处理与军事相关的生产。相比之下,印度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建立制造业基地兴趣不大。因此,他们在教育体系中植入了培养职员和初级管理人员的偏见。只有社会中较富裕的阶层才有机会获得政府职位,并接受获得这些职位所需的教育。 1947 年独立后,印度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投入,以牺牲基本阅读和数学技能为代价,投资于精英大学。对印度来说,强调高等教育的决定是自上而下的选择,印度 20 世纪 60 年代出生的人中有一半是根据 Bharti-Yang 的研究,中国的文盲率仅为 10%。大多数学龄印度孩子很快就辍学了(如果他们开始的话),要么是因为没有人到他们的村庄教书,要么是因为需要更多的人手来扩大家庭劳动力储备。自下而上的策略包括让大量年轻学生接受五年的学习,然后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中接受总共 12 年的教育,然后开辟通向 16 年教育的途径。这就是中国的选择。

这项研究的一个更明显的发现与大学专业有关。从历史上看,印度的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占主导地位。然而,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接受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农业专家的培训,人文、法律和商业领域的过多现象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下降。

布隆伯格

这可能对增长产生影响。正如 Kevin Murphy、Andrei Shleifer 和 Robert Vishny 1991 年发表的论文所示,一个想要更快扩张的国家需要的工程师多于律师。 (经济改革为这些领域的人力资本创造了新的需求后,法律和经济学在中国出现了复兴。)

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是“工程师的土地”,尤其是在美国。确实,许多科技行业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包括微软公司和 Alphabet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是在印度出生和接受教育的。但其高速列车网络的大规模扩张——或者说电动汽车的先进性——表明巴蒂和杨可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竞争力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来源。作者表示:“中国工程和职业毕业生比例较高,加上小学和中学毕业生比例较高,因此更容易关注制造业。”

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表明北京愿意与西方资本接触,同时保留共产党的主导地位。就在几个月前,时任印度新任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也决定性地摆脱了几十年来受苏联启发的社会主义和孤立主义。他说,印度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参与者。 “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个时机已到的想法,”辛格援引维克多·雨果的话说道。

然而,历史的痕迹往往难以抹去。英国人对印度教育的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偏见依然存在。 Bharti-Yang 论文的最后一项发现证明了这一点:1976 年,中国有 1.6 亿人错过了成人教育项目的正规教育,而印度只有 100 万人。中国为这1.59亿人提供了识字和算术能力,他们的后代可能在击败印度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ET MSME 奖提名现已开放。申请的最后一天是 2024 年 11 月 30 日。点击此处提交 22 个类别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类别的参赛作品,就有机会赢得一项享有盛誉的奖项。



关键词:印度,中国,教育,印度-中国,印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