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解锁编辑文摘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鲁拉·哈拉夫(Roula Khalaf)在每周新闻简报中精选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中国的电力消耗正在上升。尤其是在夏季,热浪和空调的使用推动着电力生产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的煤炭消耗量也在持续增长。去年,煤炭发电量创下 5,760 太瓦时的纪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用更清洁的核能来填补这一空白是解决之道。
据官方媒体报道,本周中国政府创纪录地批准在五个地点建设 11 座核反应堆。据报道,总投资至少为 310 亿美元。
国有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今年以来股价上涨了 55%。它是最新举措的最大受益者,已获准建设六座反应堆。同行中国核工业集团已获准建设三座反应堆,过去六个月股价上涨了 30%。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是当地最大的发电公司之一,该公司表示已获准建设两座反应堆。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称,去年煤炭仍占全国电力供应的近 60%。全国现有的 56 座核反应堆的核电装机容量约占总电力需求的 5%。
尽管与许多欧洲国家相比,中国在核电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较少,但仍然存在障碍。
积极的一面是,中国在核反应堆设计和建造方面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挑战在于供应链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在燃料加工和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中国仍需要建设基础设施。专业人员短缺是另一个紧迫问题,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每年将需要多达 6,000 名行业专业人员——是目前可用人数的三倍。
但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公众的反对。2011 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人们纷纷抗议在中国建造新核电站、铀处理设施、核废料处理厂,甚至生产反应堆部件的工厂。在某些情况下,民众的抗议足以让建设暂停。
对于地震风险和潜在反应堆损坏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以前也发生过大地震,例如 2008 年袭击西南四川省的 7.9 级地震,造成近 90,000 人死亡或失踪。
本土核电站运营商股价上涨反映出未来几年将有更多核电站获批的预期。但投资者应更加关注仍需解决的风险。
june.yoon@ft.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