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的住房合作社能否成为欧洲其他地区住房危机的解决方案? |彼得·阿普斯


孩子们从隧道滑梯上滑下来,父母在一旁看着,在庭院中央的长凳上喝着咖啡,友好地聊天。

它们周围都是现代风格的住宅开发项目——建筑风格巧妙、中层、设计昂贵。这似乎只是一座大城市的又一个21世纪的开发项目,建筑商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公寓也将不可避免地被房东抢购并以最高的市场价格出租。

但仔细观察,情况有所不同。

在伦敦这样的开发项目中,有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人们似乎彼此认识,邻居们热情地互相打招呼,坐在外面,而不是戴着耳机冲向地铁站。

在内部,一些公寓成群排列:八间卧室通向一个公共空间,邻居们可以在那里做饭、聊天和分享餐点。在大城市的这样的开发项目中,工人阶级、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居民的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

这是位于瑞士苏黎世的 Mehr als Wohnen 合作社:由 13 栋公寓楼组成,代表了全国各大城市住房开发的不同方式。

这些建筑物均归开发它们的合作社所有。该合作社的所有者是住在公寓里并购买了该企业股份的人。结果是没有房东,没有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没有飞涨的房价,没有利润,不需要驱逐,以及一个支持真正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生活的结构。该合作社包括商店、工作区、餐厅、儿童托儿所和酒店。它实行禁车政策,并辅以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租赁系统。感觉与英国完全不同。

在世界许多地方,像这样的合作社并不是某种乌托邦梦想。事实上,这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南美洲的社会为无力承担市场价格的人们提供住房的主要手段。苏黎世正在迅速成为如何利用这种模式建设不同类型城市的现代典范。

苏黎世每五个公民中就有一个居住在合作社中,这意味着他们购买了建造并拥有其公寓楼的公司的股份。这意味着,尽管作为一个主要的全球金融中心,并且坐落在一个大湖的边缘,但较贫穷的年轻人、家庭和学生仍然可以在市中心找到他们负担得起的地方。

如今的模式涉及成员购买 7,000 至 25,000 瑞士法郎(约 6,500 至 23,500 英镑)的可返还股份,以加入合作社并获得住房。然后,他们支付“成本租金”,反映偿还债务和维护财产的成本。

瑞士合作住房有着悠久的历史。该运动始于19世纪末,通过工人运动,在城市地区开始兴起的住房投机活动中,通过工人的运动,集中他们的财富购买可以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的房屋。在苏黎世,该市第一家住房合作社 Waidberg 成立于 1907 年,其他合作社也紧随其后,其中包括成立于 1916 年的 Allgemeine Baugenossenschaft Zürich (ABZ),当时 15 名成员开始向账户每人支付 20 美分。一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会建造一座新房子。 ABZ 至今仍然存在,拥有 5,000 栋房屋,可容纳 12,000 人。

该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并提供优惠的土地租赁和贷款。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这些企业变得更加复杂,联合起来筹集发展资金。 2011 年,苏黎世全市全民公投确定了到 2050 年该市三分之一的住房归合作社所有的目标,该运动的全面复兴由此拉开序幕。

从那时起,合作社就可以优先获得城市租给他们的或赠送的土地。他们获得低息贷款并在城市区域规划体系中享受优惠待遇。他们还聘请了一些全球知名的建筑师,这些开发项目赢得了“杰出建筑和生态质量典范”的声誉。

在某些情况下,该市还会购买合作社高达 20% 的股份,从而赋予其住房权,然后以较低的租金向无家可归的家庭提供住房。

所有合作社都签署了一份联合章程,要求采用“无投机利润、优质经济适用和可持续住房、弱势家庭融合、租户参与和自决”等原则。

跳过过去的时事通讯促销

合作社的法律结构意味着每个成员都有一票决策权,这意味着集体合作社由居民民主管理。这可能很困难:管理建筑物很困难,而且民主模式需要花费英国公民不习惯的时间。但这确实意味着有关建筑物的决定是由他们自己做出的,而不是由房东或自由业主强加的。

从经济上来说,这并不总是一个容易的模式:老建筑最终需要改进工作,这会导致租金上涨。对于新建项目来说,建筑成本上涨推高了租金,而土地稀缺意味着增长放缓,需求超过供应。

这导致人们指责它们负担不起,实际上迎合了富裕的租房者并推动了中产阶级化。即使存在这些缺陷,该模型比还需要考虑房东的利润率的情况下更便宜。

这样的模式在英国行得通吗?没有理由认为它不会。事实上,这里现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小型合作社网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它从未成为主流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可以说做了更好的事情——议会住房——所以我们不需要它的增长。但随着社会住房供应停滞和住房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合作社模式为我们破碎的体系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这是我们至少可以探索的一个。



关键词:

彼得阿普斯苏黎世的住房合作社能否成为欧洲其他地区住房危机的解决方案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