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美国为何无法启动绿色马歇尔计划

28


免费解锁美国大选倒计时时事通讯

你们政府正在策划一项宏大的国际计划,旨在将经济进步与战略利益捆绑在一起,披上道德正义的诱人外衣吗?不妨想想:为什么不叫它马歇尔计划呢?

这项以哈里·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命名的美国战后计划,花费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 5% 来支撑西欧经济,抵御苏联统治的威胁。如今,美国面临的双重挑战——气候变化和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似乎在本质上大致相同,要求重复这一行动的呼声也已开始,北京也做出了类似回应。

最新的提议来自拜登政府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莱恩·迪斯,他提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起全方位的攻势,包括技术转让、金融和贸易。这种直觉是正确的,但与杜鲁门最初的计划不同,美国在几个关键领域缺乏实现这一雄心壮志的能力。

正如迪斯本人正确承认的那样,最初计划的实施可能很轻松。该策略的最高倡导者(可以说是该行动的元帅)是前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他呼吁在 15 年内实施至少五项马歇尔计划,分别是一般援助(2001 年)、针对非洲的专项援助(2005 年)、应对气候变化(2007 年)、扩大全球金融监管(2010 年)以及帮助叙利亚难民(2016 年,这或许有点夸大了这一概念)。

1948 年启动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金额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它植根于新兴冷战时期的军事和战略援助理论,该理论还通过金融、技术和至关重要的贸易促进一体化。美国早在 1944 年就赞助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融治理,包括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继续支持战后西欧的发展。

如今情况不同了。美国在绿色技术或发展融资方面都不比中国强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不必像冷战时期的欧洲国家那样,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美国在绿色技术开发方面起步较晚。在一些关键产品(太阳能电池板、风能以及现在的电动汽车)上,其技术比中国更昂贵且往往更差,而这部分原因只是与中国巨额补贴有关。

加拿大最近表明,加入美国阵营的代价不如战后的西欧那么令人信服。在华盛顿的外交压力下,渥太华上周宣布效仿美国对电动汽车征收 100% 的关税,对钢铁征收 25% 的关税。

加拿大显然不需要美国的官方发展资金,虽然它是北约成员国,但并不直接受到入侵威胁。加拿大消费者不得不放弃廉价高效的中国电动汽车,其经济回报主要是能够继续参与欠发达的北美电动汽车生产网络,生产目前相对昂贵且不起眼的汽车。据推测,维持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美墨加贸易协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美国可以更好地宣称自己是地热能等其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但其他国家政府仍然可以挑挑拣拣。迪斯正确地指出,巴西、泰国、土耳其等一系列国家在过去一年里对中国商品征收了关税,并得出结论,这些国家已经成熟,可以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清洁能源联盟。但实际上,这些政府保护某些行业(通常是钢铁等基本工业品)免受廉价中国出口的影响,同时总体上继续欢迎中国投资,包括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

另一个关键区别是美国内部的政治共识程度。二战后,国会中确实存在孤立主义分子,通常由来自俄亥俄州的强势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 (Robert Taft) 领导。但尽管国会阻止了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对应机构),早在 1947 年就达成了一系列国际贸易自由化协议。杜鲁门的继任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Dwight Eisenhower) 继续推行国际主义方针,美国的孤立主义开始退却。

如今,美国已经退出了世贸组织,并建立了保护主义关税。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美国绿色马歇尔计划的好处可能会被迅速剥夺,或者至少被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削弱。不管你怎么说中国​​共产党,你可以肯定,五年后它将掌权。

迪斯的直觉是正确的,但今天的美国无法与 1948 年的霸权相提并论,当前的政治环境也不适合发挥其能力。马歇尔计划目前与美国成为绿色技术全球领导者的雄心并不相符。现在与北京争夺影响力的斗争将比当时与莫斯科的斗争更为复杂。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