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一家公司被纳入诸如此类的主要股票指数通常被视为成功的标志,向市场发出信号,表明该公司已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稳定和增长。
然而,Strategas Securities 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现实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Strategas Securities 分析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公司在被纳入标准普尔 500 指数之前和之后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该研究调查了 2015 年至 2024 年期间被纳入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 160 家公司。Strategas Securities 的分析师表示:“平均而言,这些公司的表现比标准普尔 500 指数高出 +4800 个基点,略好于上一点提到的纳入后 12 个月表现不佳的 -66 个基点。”
这种优异表现可以归因于“传言买入”现象,即投资者预期某家公司将被纳入指数,并在官方宣布之前的几个月内推高其股价。
纳入本身通常被视为对公司增长和稳定性的认可,从而激发投资者的兴趣,并最终导致股价飙升。
然而,纳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同一项研究发现,在纳入后的 12 个月内,这些新成分股的表现平均比大盘指数低 66 个基点。
这种表现不佳令人惊讶,特别是考虑到公司通常需要证明基本面不断改善才能满足纳入指数的资格要求。
纳入后表现不佳引发了人们对被纳入主要指数的长期利益的质疑。这表明,纳入所带来的大部分积极影响在纳入时就已经被计入价格。
此外,纳入前股价飙升可能会导致估值过高,使得股票随后难以维持其表现。
该分析还探讨了被剔除出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公司(不包括被收购的公司)的表现。分析师表示:“平均而言,这些公司在退出后的 12 个月内表现低于该指数约 825 个基点。”
这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因为从指数中剔除通常反映出公司基本面的恶化,而这种恶化通常会在退出后持续下去。
正如 Strategas Securities 所解释的那样,投资指数并不能保证持续的优异表现。“买入传言,卖出纳入”的现象似乎正在发挥作用,市场对预期纳入的反应远比纳入本身的实际好处更为积极。
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表明在评估指数纳入对股票未来表现的影响时需要谨慎并采取更细致入微的方法。
此外,退出后公司的表现不佳凸显了保持强劲基本面的重要性。
虽然被纳入主要指数可以带来短期提振,但企业需要继续展示强劲的财务状况才能保持长期成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