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中国采取创新措施增加对科技初创企业的贷款

41


获得免费更新信息

北京方面寻求恢复贷款需求并刺激落后的经济,中国正向科技初创企业和其他小型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以其知识产权作为抵押。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数据,2024 年前六个月,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飙升 57%,至 4199 亿元人民币(585 亿美元),而 2023 年全年则增长 75%,至 8540 亿元人民币。

在西方,这种贷款工具通常被没有其他有价值资产的陷入困境的公司所使用,而如今,在中国政策制定者试图重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缓慢的信贷增长之际,这种贷款工具的使用迅速增加。

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地方政府财政疲软,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银行放贷意愿减弱。7月份,实体经济新增人民币贷款19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北京方面认为,增加以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甚至承认区域产品特殊地位的地理标志)为抵押的贷款发放,是促进创新型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的一部分。

“小微企业要大规模发展,尤其在初创、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说。

亚洲集团咨询公司中国区总监林涵申表示,在中国股市区间波动、风险投资活动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小型银行正在介入——这得益于政府承认知识产权为合法资本。

“我认为这是向科技公司提供资金的一种手段,”林说道。“早期为科技公司提供融资的政治需要将压倒日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的担忧。”

林补充说,西方的银行通常以成熟公司所持有的稳定、可产生专利费的知识产权为抵押提供适度贷款。他表示,鉴于中国知识产权的估值难度较大,中国考虑扩大此类融资以加速新技术发展,将引发更大争议,因为中国知识产权大多是新知识产权,且现金流有限。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在 2023 年授权了 92.1 万项发明相关专利,比上年增长 15%,商标授权量约为 440 万件。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高华胜表示,知识产权融资旨在支持那些缺乏土地或机器​​等重要有形资产的公司。他补充说,中国知识产权局正在提供“利率补贴,以激励银行发放此类贷款”。

高表示:“最初的意图是支持高科技初创企业,但在实践中,这项政策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他指出,目前还在努力创造一个更大的无形资产拍卖市场,以应对违约情况。

政府法规还对知识产权融资组合中的不良贷款提供了稍微更多的回旋余地,并且免除了按照适当程序处理贷款不良的银行官员的个人责任。

北京国信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大数据为银行和地方政府评估房地产项目的公司,该公司表示,由于承诺的利率返还,它根据该计划借入了 800 万元人民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代表说:“这笔贷款就像是锦上添花。”他们表示将利用这笔钱进行扩张。

但《金融时报》发现,其他行业中陷入现金流困境的公司也在采用这种方法。

其中一家公司是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一家大米加工集团伊春祥和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台风造成的现金流问题后,借入了 1000 万元人民币。

据当地媒体和政府通知报道,另一家位于该地区的木材加工企业伊春兴顺木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营运资金减少,获得了 400 万元人民币的补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