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研究表明,印度通胀制度的彻底改变存在风险

25



一项研究表明,印度政府不应改变央行采用的通胀目标框架,而将重点放在核心通胀(不包括波动的食品和燃料价格)上,因为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智库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的这篇论文探讨了决策者们就是否应将食品价格从通胀目标中剔除而展开的持续争论。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方法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行的,因为印度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篮子中食品占了近一半。

NCAER 的 Poonam Gupta 等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写道:“长期忽视偏离目标的食品价格通胀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作者建议减少食品在消费价格篮中的比重更为合适。他们估计,由于人均收入预计增加,这一比重可能在十年内从目前的 45.8% 降至 30%。在短期内,他们建议将其削减至 40%。

“这一修正应该会减轻人们对当前通胀目标制度的设计和实践的担忧,”同时也是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的古普塔写道。

印度储备银行目前的任务是将总体通胀率保持在 2%-6% 的中间水平。食品价格高企是央行一年多来维持利率不变的主要原因。政府每五年审查一次通胀目标,下一次修订将于 2026 年 3 月进行。根据国家委员会的研究,自 2016 年采用通胀目标制以来,印度的通胀率已显著缓和,无论是与前几年相比,还是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中低收入国家相比。



关键词:通货膨胀,印度通货膨胀,食品通货膨胀,燃料通货膨胀,核心通货膨胀,印度储备银行,nca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