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司高管和农民称,这些全球巨头正在从该国农民和农业公司购买碳信用额,以补偿他们的碳排放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当一家公司购买碳信用额时,它就会获得产生一吨温室气体的批准。
拜耳、Grow Indigo 等农业公司和初创企业表示,随着印度成为数据中心和半导体行业的全球枢纽,全球科技巨头对从印度农民那里获得碳信用额的需求也成倍增长。这些行业是能源密集型的,碳足迹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服务器。
建造数据中心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硬件组件(例如半导体、服务器和机架)也会增加排放。
“随着印度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我们收到越来越多来自全球主要企业关于购买碳信用额的咨询,”拜耳印度碳倡议负责人 Suhas Joshi 表示,该公司与稻农网络合作。这些农业公司投资开发可持续的种植方法,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减少耗水作物的用水量。他们还培训小块土地的农民采用这些方法,并与全球公司就碳交易进行谈判。这些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批准,全球多家碳交易交易所也纷纷效仿。
假设每公顷土地产生 1 个信用额度,农民每公顷可获得 13 至 75 美元的收入。产生的信用额度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协议衡量。拜耳和 Grow Indigo 等公司帮助农民从跨国公司获得付款以换取这些信用额度。
乔希表示:“每个信贷的价格由市场力量决定”,并补充说农民还可以从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投入成本中受益,并获得额外的收入来源。
巴萨瓦拉贾·马拉普拉 (Basavaraja Mallapla) 在卡纳塔克邦维贾亚纳加尔区塔瓦拉贡迪村拥有 13.5 英亩土地,他表示自 2022 年以来一直在出售碳信用额。“这帮助我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投入成本并提高了产量,”马拉普拉说,并补充说他村里的其他 112 名农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据业内估计,印度的碳排放额度出口占全球供应量的 15-20%,去年帮助该国赚取了约 20 亿美元。Grow Indigo 的碳排放和种植部门负责人 Umang Agarwal 表示:“未来五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 40-70 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出口的巴斯马蒂大米的量。”Grow Indigo 与多家跨国食品公司和服装制造商合作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减少种植大米、小麦、玉米和棉花时的排放。
目前,印度大部分碳交易都是自愿进行的,这不会激励当地企业进行碳交易。然而,印度政府已宣布打算在 2026 年之前制定相关法规。
此举将为排放者设定排放目标,并允许排放成绩优异者出售多余的减排量,而排放成绩不佳者则必须购买这些减排量才能达到其目标。
印度在2016年《巴黎协定》中做出的承诺之一是到2030年将其GDP的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水平上降低45%。这导致了碳信用交易计划的建立,该计划于去年6月公布,预计将于2026年生效。
关键词:印度农民,碳信用额,全球公司,可持续种植,碳交易,微软,汇丰银行,摩根大通,亚马逊,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