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虽然普惠制地位尚未恢复,但印度在几个关键领域的出口有所增长,与中国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印度在这些领域获得了比较优势。
报告指出,鞋类、矿产、化学品和机械均出现增长,反映出印度日益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以及该国利用不断变化的贸易动态的能力。
报告称,“印度的普惠制地位尚未恢复,大宗商品方面的解体表明印度对某些商品的出口有所增加,而在这些商品上印度比中国获得了比较优势”。
报告强调,从2017年到2021年,详细的商品分析显示,印度在金属、矿物、化学品、鞋类、纺织品和中间服装产品出口方面形成了显示性比较优势(RCA),RCA值始终高于1%这些部门。
这表明了竞争优势,特别是当印度将自己定位为这些行业中中国的有利替代者时。报告还补充说,正在进行的供应链搬迁以及特朗普第二届政府或“特朗普2.0”的潜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印度的作用制药、电子和纺织等行业,随着公司和国家重新评估其依赖关系,这些行业可能会受益。“此外,鉴于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和特朗普2.0,制药、纺织、电子等行业可能会受益”报告补充道。
仔细观察印度对美国的钢铁出口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趋势。 2018年,美国对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对洗衣机征收约30%的关税。尽管如此,2020 财年至 21 财年印度对美国的钢铁出口激增 44.7%。
印度对美国保持了贸易顺差,这表明即使在限制性关税的情况下,其出口部门仍表现强劲。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和贸易政策的转变,印度在美国市场不断扩大的立足点及其在特定行业的比较优势使其能够继续获得经济利益。
关键词:印美贸易,普惠制,特朗普政府,印度出口,供应链迁移,印度贸易顺差,印度国家银行,印度国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