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随着经济压力加大,中国央行计划进行政策改革

10


免费解锁编辑文摘

中国人民银行计划今年降息,因为它历史性地转向更加正统的货币政策,以使其更接近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政策。

中国央行在向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时表示,可能会在 2025 年“适当的时候”将利率从目前 1.5% 的水平下调。

它补充说,它将优先考虑“利率调整的作用”,并放弃贷款增长的“量化目标”,这相当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变。

大多数中央银行(例如美联储)只有一个政策变量,即基准利率,它们用来影响信贷需求和经济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不仅设定了多种不同的利率,还就银行应扩大贷款规模的程度提供非正式指导。

虽然这种指导是几十年来管理经济最重要的工具——因为贷款被引导到制造业、科技和房地产等高增长行业——但中国央行内部官员认为,改革现在刻不容缓。

摩根士丹利驻香港首席中国金融分析师理查德·徐表示:“利率改革可能是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的真正焦点。” “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只注重扩大(银行贷款账簿)市场规模的思维方式。”

由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放缓,信贷需求大幅下降。中国人民银行还担心信贷增长目标会导致不考虑风险而盲目放贷,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浪费。

央行表示:“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些量化目标近年来已逐步取消。” “央行将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和传导。”

作为制度变革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去年澄清其主要政策工具将是7天逆回购利率,而不是迄今为止所依赖的多种利率。

减少对信贷增长目标的重视可能会遏制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已导致国内坏账,并对钢铁等全球行业造成干扰。

但央行一直在努力实施利率转向,因为政府希望将资金引导至高科技和制造业,而这在旧的信贷扩张体系下更容易实现。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试图进行政策结构性改变,但它也面临着推动中国经济通货再膨胀的压力。

2024 年期间,作为自 Covid-19 大流行以来最激进的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央行两次下调了 7 天利率,并三次下调了影响抵押贷款价格的五年期利率。

这些举措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实现 5% 的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做出的,尽管中国房地产行业遇到了麻烦,且与美国的贸易紧张。

据与会者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及其前任易纲和周小川在最近与中国一些最大银行官员的会议上推动了基于风险的贷款定价。

与会的银行家警告称,由于市场已经习惯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因此在长期贷款定价时可能会出现混乱,并强调了转向新体系的挑战。

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取得成功,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开始类似于他们在美国、欧洲或日本所习惯的体系。

2024年,央行还首次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与美联储执行政策的方式相同。

分析师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仍然缺乏基于利率的体系的一些基本要素,例如制定政策决策的例行、公开披露的会议时间表。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表示,如果没有这样的指导,“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