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兰昨天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弹袭击,是两国冲突的重大升级。以色列承诺做出回应,其中可能包括对德黑兰进行直接袭击。然而,该地区冲突最活跃的前线仍然是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南部。
伊朗的袭击是在以色列杀害真主党秘书长哈桑·纳斯鲁拉之后发生的。伊朗与真主党的密切联系意味着它对黎巴嫩冲突的结果投入很大。与此同时,虽然以色列将这次入侵描述为一次有限的短期地面行动,但这代表着其与真主党冲突的显着升级,以及大量军事资源的承诺。黎巴嫩和地区战线的交织将影响黎巴嫩的长期安全 — — 也会影响以色列的长期安全。
自真主党成立以来,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受多层次的攻击并造成如此高的损失。在两周内,以色列对该组织发动了混合战争,夷平了其主要军事基地,并暗杀了其高级指挥官和纳斯鲁拉。
自始至终,真主党都誓言要保持挑衅态度,尽管其安全、通讯和军事能力已遭到严重削弱。以色列在公开声明中坚称,它不与黎巴嫩人民交战,而只与真主党交战,但以色列的行动有可能将黎巴嫩拖向不稳定。
由于宗派敏感性,黎巴嫩已经处于危险边缘。自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建立以来,该国的政治制度使其很容易受到此类冲突的影响。政治代表权建立在教派之间的权力分享的基础上,但该制度非但没有创造稳定,反而加剧了权力竞争。过去经历过多次此类暴力循环后,其统治精英担心纳斯鲁拉的遇刺可能成为新的冲突触发点。纳斯鲁拉被暗杀后,黎巴嫩政治对手对纳斯鲁拉发表了谨慎的言论,这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宗派性质的冲突。
但随后以色列发动了地面入侵,这在短期内正在团结黎巴嫩人民反对以色列。这是因为地面部队的入侵与最激烈的空袭也有很大不同。这是一些发自内心的东西。对于黎巴嫩人民来说,看到以色列再次渗透到他们的土地上,他们感到愤怒和绝望,他们曾希望这种愤怒和绝望成为不久的过去的一部分,当时以色列和真主党在 2006 年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战争。
以色列通过地面入侵的目的可能是摧毁真主党的精神,但实际上却是在摧毁黎巴嫩的精神。即使真主党在黎巴嫩最顽固的反对者也拒绝从真主党手中“解放”出来——正如以色列声称的那样——从入侵者手中“解放”出来。黎巴嫩民众的羞辱和愤怒并不能为与以色列实现和平提供途径。
中长期来看,存在历史蒙上阴影的风险。以色列之前的入侵,特别是 1982 年和 2006 年的入侵,在黎巴嫩各社区之间造成了隔阂,加剧了宗派和政治紧张局势。 1982 年的入侵加剧了黎巴嫩宗派内战的困境。真主党利用 2006 年对以色列的胜利,在黎巴嫩取得了政治上风; 2008年,该组织将武装分子部署到贝鲁特恐吓对手,引发了人们对另一场内战的担忧。 纳斯鲁拉被杀后,黎巴嫩领导人正试图扑灭大火,但现在面临着另一波内乱的前景,因为一百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南部什叶派社区)流离失所到其他社区居住的地区。
尽管普通民众和民间社会正在加紧救援工作,但人道主义危机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而破产的黎巴嫩国家基本上无法为流离失所者提供哪怕是基本服务。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持续的时间越长,随着冬季的临近、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的愤怒和绝望的加剧,教派紧张局势加剧的可能性就越大。
黎巴嫩也再次成为区域行为体的游乐场。这带来了另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随着以色列和伊朗直接军事对抗的加剧,地区战争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由于伊朗将真主党视为自身防御的前线,黎巴嫩最终可能会为自己和伊朗而战。
黎巴嫩始终受到中东地区事态发展的密切影响。但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该国的稳定受到严重威胁。经济障碍与潜在的宗派紧张局势交织在一起。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紧密相连。随着以色列和真主党都表示拒绝让步,每天都在火上浇油。
以色列可能认为军事镇压真主党是保证其北部地区安全的途径。但黎巴嫩的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该国长期稳定的担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贫穷和愤怒永远是灾难的根源。黎巴嫩国内的不稳定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特别是考虑到真主党即使以色列在军事上压倒真主党也不会消失,并且一直将“抵抗”以色列的框架作为在黎巴嫩境内维护权力的工具之一。如果说这场冲突表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国内安全和地区安全是相互交织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