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is by your side.

中国的挑战并没有让美国人团结起来

17


免费解锁美国大选倒计时通讯

当柏林墙倒塌时,华盛顿也建起了一堵墙。冷战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合作已成为惯例,但从 1989 年左右开始,双方的关系就疏远了。也许,苏联这一共同对手的消失,让两党得以互相攻击。

这也太整齐了吧?心理治疗师可能会说些什么?好吧,考虑一些数据点。

1989年之前,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总统弹劾案,如果算上理查德·尼克松提前辞职的弹劾案,则有两次。此后的短时间内已经出现了三个。 1989年之前,参议院常常会在没有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批准最高法院法官。从那以后,这种情况就再没有发生过。 1989年之前,总统压倒性胜利的情况屡见不鲜。自最后一位冷战总统乔治·H·W·布什以来,没有人获得足够广泛的支持以达到 400 张选举团票。我想这一切都可能是巧合。但柏林墙倒塌后出现的其他党派势力包括《福克斯新闻》(Fox News,1996)、它的自由派对手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1996)和纽特·金里奇在国会的“革命”(1994)。

有间接证据但很难忽视,一旦美国不再面临严重的外部挑战,美国政治就会发生一些变化。现在,中国或中俄轴心再次存在,那么一些旧的两党精神应该会回归。国内冲突的答案——我曾经确信这一点——在于国外。

到目前为止,不得不说,我的这个理论就像牛奶一样老化。美国发现自己在外部面临挑战的同时,内部也出现分裂。拥有共同的全国竞争对手所产生的纽带效应是无处可见的。 “给它时间”是显而易见的回应,但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蚕食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期待在逆境中团结一致的最初迹象,即足球运动员所说的“围攻心态”。相反,我们迎来的是 2024 年美国大选:另一场超级紧张且激烈的竞选,其结果很容易引起争议。

奇怪的是没有分歧 关于 中国。两个政党都认为这是美国实力和价值观的一个独特问题。两国都愿意打破支持贸易的正统观念,以保持美国的领先地位。在更广泛的专制集团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平均而言,共和党人对伊朗问题更加关注,而民主党人则对俄罗斯问题更加关注。 (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搭档 JD·万斯称后者几乎是一种干扰。)但关于中国本身的共识是惊人的。它只是没有转化为更广泛的国内团结,就像半个世纪以来对苏联的恐惧一样。

为什么不呢?毫无疑问,这些国家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以至于一个国家无法将自己与另一个国家区分开来。美国不能与其进口商品的主要供应商和公共债务的第二大外国持有者发生“冷战”。中国现在或曾经是可以以苏联世界所不具备的方式进入的。也没有完全相当于被占领的柏林或朝鲜三十八线的地方,两个阵营在那里剑拔弩张。 (美国对台湾没有正式的防务承诺。)

另一方面,现代中国比苏联更令人畏惧,苏联早在正式解体之前就已成为拉达的笑柄。没有人嘲笑中国汽车;他们对它们征收关税。它的人口数量使美国相形见绌,程度远超苏联。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现在比冷战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更加紧张,更不用说与伊朗和朝鲜的联系了。如果如此规模的外部挑战都无法促使美国人团结起来,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回想起来,尽管其他国家对此表示不满,1989 年之后的“单极时刻”却给美国本身带来了不良后果。这是50-50国家出现的时候。 (如果总统候选人是耶稣基督和迪克·达斯塔德利,选举结果仍将取决于六个州的数万名选民。) 奇怪的是,这个双极或多极时代并没有产生相反的效果,至少目前为止。众议院从 1955 年到 1995 年一直由民主党掌控,此后数次从一个党派转向另一个党派。竞争力是健康的。缺乏共识则不然。

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欺骗:一种假象,认为任意且常常是近期边界内的一群人加起来是一个永恒的单位。这种同情心至少部分依赖于对其他事物的反对。 (这并不是说各国为此目的寻求冲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皇成为共同敌人之前,英国正逐渐走向暴力内乱。接下来的世界大战将 20 年代种族纷争的美国凝聚成一个公民整体。在东部和西部较大国家的胁迫下,中欧的民族认同得到了加强。这种消极归属感似乎有些不光彩:民族团结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但更大的噩梦是当它没有发生时。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