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社会和经济进步中心发布的题为《二十国集团九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气候融资需求:触手可及》的报告挑战了人们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面临“难以承受”的成本的看法。
它重点关注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这些国家共同代表了二十国集团 (G20) 的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 (EME)。
该研究估计,2022年至2030年间,这9个国家平均每年需要约2550亿美元来实现电力、运输、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脱碳,这些行业合计占其碳排放总量的近一半。
不包括中国,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余八个经济体的需求下降至 8,540 亿美元,仅占其 GDP 总额的 0.5%。
报告称,如果有更便宜的融资和国际合作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该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计算除常规投资之外所需的额外资本。本次研究选定的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合计占全球GDP的30%、全球人口的47%和全球碳排放量的30%。
最大的资金需求是钢铁(1.2 万亿美元)和水泥(4,530 亿美元)行业,由于碳捕获和封存 (CCS) 的替代方案有限,这些行业的排放量最难减少。
道路交通部门将需要4590亿美元,主要用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大幅下降,电力行业将需要 1,490 亿美元,是四个行业中最少的。
根据该研究,预计到 2030 年,对电力、钢铁和水泥的气候投资可以减少 33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平均减排成本为每吨 53 美元。
它说,由于数据限制,这一估计不包括公路运输。
在这些行业中,脱碳电力仍然是最昂贵的,为每吨 66 美元,其次是钢铁,每吨 53 美元,水泥为 49 美元。
作者贾纳克·拉吉(Janak Raj)和拉凯什·莫汉(Rakesh Mohan)表示,虽然从绝对值来看,预计总需求量很大,但它只占这些经济体 GDP 的一小部分,如果得到多边和私人融资的支持,“完全可以实现”。
他们表示,挑战不在于成本本身,而在于各国在不破坏国内稳定的情况下管理和吸收大量外部资本流入的能力。
报告称,多边开发银行(MDB)预计将发挥关键作用,但它们目前的贡献太小。
2022 年,多边开发银行向这九个经济体提供的气候融资为 120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至 340 亿美元,仅够满足其总需求的 7% 至 9%。
如果不包括中国,多边开发银行可以弥补 15% 至 25% 的融资缺口。
作者敦促多边开发银行将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脱碳视为值得直接融资支持的“公共产品”,这两个行业都是主要排放国,但主要为私营企业。
他们建议这些银行可以利用稀缺的公共资源来吸引更大规模的私人投资进入气候项目。
报告还警告称,由于资本流入限制和宏观经济风险,一些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吸收外部气候融资的困难。
虽然土耳其、中国、墨西哥和俄罗斯有一定的空间来处理额外的气候资金,但其他国家将必须谨慎平衡新的资金流入与现有的外部融资,以避免货币失衡。
该分析是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 30 届缔约方会议之前发布的,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将成为此次会议的核心政治问题。
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发达国家的融资远远低于承诺,到2035年它们每年至少需要1.3万亿美元。
关键词:气候金融,低碳未来,脱碳资金,G20气候报告,可再生能源投资